泰山石刻欣賞

泰山以石刻眾多聞名天下
 
現存石刻1696處
 
分為摩崖石刻和碑刻
 
有的為帝王親制
 
有的出自名流之手
 
大都文辭優美
 
書體高雅 製作精巧
 
成為登山途中的一道絢麗的風景線
 
 
[到處走走]2012.05.07 于 東嶽泰山
 
 
 
登泰山當然少不了膜拜一番泰山的石刻

作為泰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其數量之多 分佈之廣 種類之繁

在所有曾經到過的所有人文景點中

幾無能夠出其右者

據資料介紹泰山現存碑刻500餘座、

摩崖題刻800餘處,

石刻作品1696件,

其密度之高數量之大

冠中國名山之首

作者則從帝王天子、王公大臣、文人雅士直到樵夫俗子

貌似但凡識幾個字有功夫爬上泰山的

幾乎都願意為自己留下點兒文字印記

玉皇頂玉皇廟前無字碑

傳為中國史上五大著名無字碑

(泰山無字碑、布達拉宮無字碑、武則天陵無字碑、

謝安墓無字碑、秦檜墓無字碑)之首

至於究竟為始皇帝無字碑還是漢武帝無字碑

不知歷史能否最終給出個什麽結論


明代吏部尚書袁洪愈所題“望海”

飛雲洞東側南面石壁上

有舒同《泰山索道》詩刻

此詩題於1983年

泰山冠五嶽

索道飛高峰

風景呈新色

遊途勝舊通


五嶽之尊”刻石

題於清光緒丙申年(1896)

款為“光緒丙申清河谷旦 熙書跋

《紀泰山銘》刻石是大觀峰石壁上最大的一片石刻

為唐玄宗李隆基登泰山封禪時親撰、親書

此石刻於唐開元四十九年(726)

摩崖高13.2米 ,寬5.3米

自古以來便通體貼金

被古人譽為“天下大觀”

 與去東嶽封號碑並排著的是朱元璋並列碑
 
是朱元璋在立國十年後
 
派遣他的外甥曹國公和兩個道士來祭祀泰山神的事
 

仰觀俯察四字為甘肅馬福祥所題

其1930年秋由青島赴安徽就任省主席途中游泰山時所題,

反映了作者當時脫離西北根據地遠任他鄉要職的某種心態

越接近泰山極頂玉皇頂

石級步道兩旁越發題刻無數

幾無石不文

無處不刻

其內容更是指天劃地,仰觀俯察,傲瞰四海,雄視九州,

讀來頗有幾分盪氣迴腸山高人為峰的感覺

“萬法唯識”刻於民國(1925年)四月望日

 

登此絕頂,周覽八極,氣象萬千

 

為此刻石,以告來者

 

朱實之及子朱雲卿題
 

玉皇殿西側,矗立著“古登封臺”石碑,不知立於何時

古登封臺”碑刻意為歷代帝王登泰山設壇祭天之處。

泰山極頂刻石標明

泰山極頂海拔1545米 

孔子小天下處 題詞碑

在雄峙天東題詞碑的東側不遠處

始立年代不詳,明崇禎丁醜年(1637)重立,後失

2007年根據明代原形制再次重立

其上款為:“大明崇禎丁醜仲秋之吉”

下款為:“巡撫山東都察院右歛都禦使顏繼祖、

巡撫山東監察禦史洪啟遵、

守濟南到山東按察使李詩芫、東昌府推官郭啟重立”

泰山石刻的代表作之一
 
五嶽獨尊位於玉皇頂東南側
 
作者愛新覺羅玉構何許人也知之無多
 
但“五嶽獨尊”這幾個字可真是太棒了
 
堅如磐石的泰山石尊
 
嚴謹莊重的楷體正書
 
既充分體現了泰山的威嚴和神聖
 
又深刻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深邃
 
真乃嘆為觀止之作。
 

 昂頭天外則刻於光緒戊申(1908年)五月,順德辛耀文題

康熙皇帝所題“雲峰”

泰山是一座摩崖石刻的寶庫

是一座巨大的書法博物館

自先秦以來既有帝王封禪祭祀的祭文

也有歷代文人的墨寶

還有儒釋道的經文 刻在泰山各處的崖壁上

看著先人們留下的字刻

猶如隔著時空和如今遊覽泰山的人在對話


先人們的精神財富滲透在不朽的泰山石體

更等著千百年後前來瞻仰泰山的人們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