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伊甸園:帶你走進不一樣的巴馬仁壽
朝九晚五快節奏的生活
物欲橫流逐漸迷失初心的現代
偶爾也想要放慢腳步回歸田園 享受恬淡
跟隨旅遊團去仁壽源看看清秀的山、清澈的水
去收穫在都市不一樣的質樸體驗
[到處走走]2017.5.12. 于廣西巴馬 敢煙屯
現今五彩斑斕的世界,
豐富多彩的生活,
總是讓人們不由自主地想活得更長一些。
而位於廣西的巴馬仁壽山莊
就給大家帶來了無盡的遐想。
仁壽文化源景區位於巴馬瑤族自治縣那桃鄉平林村敢煙屯 距離巴馬縣城10公里。
敢煙是巴馬長壽文化的發源地,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神聖之地
“敢煙”是當地方言,
大概的意思就是岩洞不斷冒著煙霧,村莊仿佛處在雲霧中。
因為敢煙周圍山上的岩洞裡常年冒著白雲似的煙霧,
常年煙霧撩撓、若隱若現,“敢煙”因此而得名。
敢煙猶如處在雲端的村莊,勝似人間仙境,
和她的名字一樣敢煙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境。
進入景區首先是品嘗一下迎客酒!
只要你願意可以不限量的!
唱著敬酒歌,感覺很不錯!
哈哈!
迎客酒的時候被人偷拍了,
很多人想要底片,
卻告知是沒有的,
結果很多人也就沒有要了,
我想既然都已經照了
那還是拿著吧,
要不人家撕掉了也不太好!
迎客酒的時候因為我是第一個先行
所以本團都沒買
我幫忙拍攝
仁壽山莊是巴馬長壽文化之源,長壽飲食文化之源,
山莊以主體的長壽文化展示與長壽飲食文化溶為一體的休閑旅遊景點
園區解說員說明仁壽山莊景區遊覽流程
高大雄偉的牌坊,
這兩座牌坊是鄧誠才之子鄧日光、鄧日照、鄧日英三兄弟為敬奉老人家,
在老人家百歲壽辰之際立的牌坊,
並請同鄉的大學士李陞德題寫坊名“德照年高”“仁厚福臻”以照後人。
鄧成才的故居
這是模仿光緒帝的筆記雕刻的。。。。。惟仁者壽!
當時解說員就說了,這個惟是要用心的,而不是用口去說的!!
新添“煙霞養性 道德傳心”石碑
故居裏外牆 壽字匡
解說員帶我們來到了鄧成才的故居
這是在原址上面重新修建的,
格局都沒有變化,
依舊。。。。。
故居裏!
特別的喜歡這副柱聯:
上聯:知事曉事不多事太平無事
下聯:忍人讓人不欺人方可為人
橫批:吾真閣!
就這幅對聯我覺得道出了長壽之根本!
至少我是那樣覺得的,外界環境固然重要,但本質還是在自身的!
在敢煙這一方聖土鄧誠才以其南山般的高夀、卓越的功績和仁慈厚道感動帝王,
光緒帝於1898年欽命廣西提督府為鄧誠才老人題贈“惟仁者壽”的壽匾。
能得到光緒皇帝禦賜的牌匾,
說明這位長壽老人的地位之高,
足矣能夠媲美京城那些京城高官。
這位在中國歷史上留有濃重一抹足跡的長壽老人究竟是誰?
他就是生活在廣西巴馬的鄧誠才。
相傳這位老人是此地最老的壽星,壽終126歲。
各個壽字的寫法!
鄧誠才故居“一老”石碑
話說這個解說員在這裡就這一老講解了老半天,
我是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關鍵就是那個老字,
為什麼那一點是往下,而不是往上,
正確是往上的,
這裡有很深的典故,
我就是都沒有記住?
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補糧添壽:
“補糧”是壯民族流傳至今的為老人祈求健康長壽的民俗活動,人生七十古來稀。
人上了年紀,生理官能衰減,免疫力差,是經常的事。
但老人卻有老人們的看法,
認為上天安排給他一生的“糧食“就要吃完了,
人生之路快走到盡頭了。
如果後代子女們此時為他們張羅“補糧”,
就能使他們延年益壽,福泰安康,
用這種方式消除老人的後顧之憂,祈望老人延年益壽。
經濟條件好的家庭,
每幾年就安排給老人補一次糧。
“補糧“是巴馬壯民族中一種為老人祈求健康長壽的民俗活動。
這項不知起源於何時的祈壽民俗,
是巴馬一道獨特的長壽文化風景線。
解說員帶著大家來到體驗一條街,
這個環節真的很喜歡,有的吃有的玩,
最主要的是你體驗了整個的製作過程。
舂糍粑自己試一下,其實還蠻累的
遊客們可以選擇舂好糍粑
把鹹、甜兩種餡包進糍粑,直接可以吃
做好的糍粑,很好吃啊
養生豆腐花
那麼嫩的豆腐花,
居然也是可以選擇搭配鹹(醬油)、甜(糖水)兩種醬料,風味不同。
我們這團都是選擇加糖水的
解說員在這裡散團了,自由活動
仁壽食府 晚餐在這裡用餐
篝火廣場入口
看看時間離晚餐時間還早
再到處閒逛
晚餐:長桌宴
瑤族的「長桌宴」歷史悠久,
在空間較大的房子間的過道上,
將幾張或幾十張桌子連在一起,
這就是長桌宴。
在長桌宴上,
熱情的瑤族阿妹拿起自家釀製米酒,
唱起歡快的敬酒歌,
歡迎您的到來這裡
瑤家姑娘端著自家釀製的米酒,
為遠到而來的朋友們敬上一碗美酒,
表達對朋友的歡迎。
在這裡您感受到瑤家人的熱情、淳樸,即使您是孤身一人,也不會覺得孤單。
篝火晚會一般是在晚宴之後舉行,
首先是請遠方的客人用火把點燃篝火,
然後身著艷麗民族服裝的姑娘、小夥子們便和賓客一起圍繞篝火載歌載舞
唱起讓人心醉的民族歌曲,跳起優美的民族舞。
同時也會串插一些互動節目,讓遊客們能真正的體會到瑤族民風民俗活動。
篝火晚會已經成為瑤族同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表達的不僅僅是歡慶的喜悅心情,
更多的是瑤族人民對遠方尊貴客人表示熱情歡迎的一種形式。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