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之行–我登黃鶴樓

始建于三國時期的黃鶴樓,

命途多舛,屢毀屢建,

經過了流光的洗禮,時代的磨難,

樓中裝的也不再僅僅是雕樑畫棟,水墨丹青,

而是盛滿了詩情,盛滿了畫意,盛滿了濃濃的情結,

糾纏在這長江岸邊,久久不能散去。

 

[到處走走]2015.11.08 武漢 黃鶴樓

到了武漢不登黃鶴樓

大抵如同到了北京不登長城,不吃烤鴨一樣,會隱隱抱憾,心有不甘的。

從紅樓穿地道便可抵達黃鶴樓南門。

黃鶴樓南門之天下江山第一樓

黃鶴樓在中國文人心中,已然不是一座樓那樣簡簡單單。

它就像一塊座標,沉甸甸地牢固在每個人的心頭之上。

南門入口

步上長長的樓梯,我們終於要進去囉~

一進去黃鶴樓,首先看到的是鵝池

古色古香的「鵝池」,有倒影的感覺蠻好看的

一筆草成的“鵝”字刻石,

傳説書聖王羲之在黃鶴樓下養過鵝群,有次情不自禁寫下此字

公園內的「鵝池」及庭園

這銅雕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米芾拜石圖。

這個米芾有個怪嗜好,喜愛怪石頭,越醜他越愛,

有天他看到這巨石奇醜無比,整個非常開心,

整理好衣冠拜這顆巨石,還稱它為兄。真是個怪人。

黃鶴樓內外都看過,就是沒看到崔顥的名詩,原來是在這邊的牆上

唐代大詩人崔顥,曾在此寫下流傳千古的「黃鶴樓」一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在千餘年後的今天,依然發散著令人如醉如痴的魅力。

新竹的夥伴就讓我們在崔顥的《黃鶴樓》詩中留下一個見證

崔顥題詩,李白擱筆,成為千古美談.黃鶴樓公園有擱筆亭為證.

位於黃鶴樓南區的「擱筆亭」 :

 

唐朝「詩仙」李白某日雲遊至此,正欲揮毫之際,

卻發現崔顥留下的「黃鶴樓」一詩;

細讀之下驚為絕世之作,遂放棄作詩之念;

「擱筆亭」自此留下了「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千古美談。

離黃鶴樓越來越近了

很喜歡這種聳立在山中的感覺

寶頂遺跡

這個銅葫蘆,其實是上一代即清代黃鶴樓寶頂之遺存。

當時一把火之後,燒的這剩下這一個物件。

千禧鐘

 

這是一座為紀念2021世紀交替的「千禧吉祥銅鐘」

這是黃鶴樓一樓大廳裡的陶瓷壁畫“白雲黃鶴圖”

黃鶴樓遠眺一(可見白雲閣、千禧鐘、古銅頂)

黃鶴樓遠眺二(可見攬虹亭、三楚一樓、武漢長江大橋、龜山電視塔)

 

 

二樓的看點,是陳列著的唐宋元明清和現代六座黃鶴樓的模型。

 

 

唐代黃鶴樓模型

清代黃鶴樓模型

宋代黃鶴樓模型

登樓攬勝,俯瞰遠景,如詩如畫,一瀉千里,自然宏麗中流淌著風骨和才情,

也許只有詩人般的氣度和感傷才能隨著這江水一氣貫注,渾然天成。

暮靄沉沉楚天闊,遺忘、遠眺、屏息、凝思,

在白雲千載的慨歎裡吐露歲月的印記,

在人去樓空的哀怨裡品味人生的歲短流長

不禁感歎時光易逝,物是人非。

 

千年樓臺挽留過多少人間悵客,睹物思人浮想起多少生平坎坷。

 

天地不曾以此變幻,人情冷暖自有心知。

 

送別、暮歸,邂逅、離開,

 

千年樓閣見證著無數文人騷客、商賈官卿在此地久別重逢、陌路離殤。

 

國愁、鄉愁、家愁,生而彷徨、叩問上蒼,

 

無奈只好付之茫茫天際和湯湯江水,這是何等的惆悵和寂寥?!

頂層,閣內有三幅巨形的壁畫。

雖然不是古代留下來的遺跡

裡面一共有七座黃鶴樓隱藏其中

看出來了沒有, 歷代的黃鶴樓全畫在裡面了, 每座都隱喻著當代的原素。

其中清朝的那座是以火苗的方式呈現, 意含當年是遭大火所吞噬 ;

最上面白底的那座則是當代的黃鶴樓, 把底下的六座全部融合包含在裡面。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西元223年),屢毀屢建,

現在的黃鶴樓于1985年建成

登黃鶴樓,極目遠望,心曠神怡,頓覺通體舒暢.靈魂神游於天地之間……

 

更覺心靈與宇宙萬象意境交融,塵世間的-切俗念煩惱,

 

竄體而去,遁於茫茫宇宙之間……

 

故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一去不復返,徒留憂傷在心頭!

 

淡淡,揮之不去,無力排遣,黯然銷魂,

 

唯有這清風明月,隨我浪跡天涯!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