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塔

寶劍塔為吳哥王朝的加亞佛羅曼七世國王於1191年所建

主要用來為紀念其父親及收藏一把象徵國家的寶劍

相傳因為闍耶跋摩七世與占婆人多年的戰爭

終於戰勝而這裡就是存放殺死占婆國王的那口寶劍之處

寶劍塔之名也就因此而來

[到處走走]2011.03.16 于柬埔寨 寶劍塔

一般參觀路線是由南門開始,

首先參觀南門外護城河上的橋樑,

橋的兩邊有著善神與惡神的拔河大賽雕像,

訴說著(乳海翻騰)的神話故事(詳見~~後記論述)

護城河橋:

兩側雕像,跪坐姿,合力報持巨蟒用力拉扯。

觀察雕像的面容可以分辨他的身份:

眼睛細長、表情含蓄的是修羅(天神)

怒眼圓睜、表情兇惡的是阿修羅(魔鬼)

橋頭的七頭蛇也有人稱做七條龍,

這樣的造型在左右兩側彼此對稱

 
可惜的是現在早已破壞地相當嚴重,幾乎頭都不見啦!!
 
兩邊各有23位天神及阿修羅,

正代表著當時建立此處時的吳哥共有23個省

寶劍寺的格局一如皇宮,氣勢恢宏,

長800公尺、寬700公尺的圍牆,

圍繞著格局方正的寺廟,

頗具泱泱風範,

只是經過戰亂及破壞,

對於參觀的我們感覺有些遺憾

經過了重重頹圮的走道終於到了正門

整個寶劍塔其實是個四方型設計

所以從四面的門進來都可以到達中心,

不過也因為四面的走廊太像了

大家要小心不要迷路呀

寶劍塔一隅,屹立在時光的洪流中。

從長廊望出去   就是這樣的怵目驚心地滿目瘡痍

一堆又一堆的千年古蹟,不受保護地被棄置

其實不只這裡如此,

吳哥窟的古蹟大多數都壞嚴重,所以要去要快呀

光影交錯,益發襯托出這遺跡的幽幽古意

藏經閣最特別的是它的柱子是圓形的,

這在眾多吳哥遺跡中是唯一的現象,

因此在吳哥王朝的文化藝術上別具意義

至於它的功能應該是一個存放重要物品的地方,

據說就是拿來存放寶劍的,故此廟名寶劍塔。

寶劍塔附近的環境還真的很清幽,

個人覺得非常適合沈澱心靈用 ……

導遊說爬上階梯,也許能看見寶劍塔的寶劍

也許寶劍塔的寶劍真的被存放在這裡

 只是到處走走無緣看見吧
 

從中心點望出去,四周的石牆雖然都有損壞風化

但是仔細看還是可以看到很仔細的雕刻

每個窗欞旁邊,有雕刻有仙女

雕刻痕跡之深,圖像美麗,令人驚訝!

寺廟周圍的牆上都雕刻著許多身著華麗衣飾及頭冠的仙女,

每個仙女的姿勢、髮型都不一樣,

這就是在吳哥當地非常著名的天神阿帕莎拉(Apsara),

蒂娃坦女神,每一個角落都似乎似曾相識

這大概可以算是碩果僅存的完整的陰陽具了。

陰陽具算是婆羅門教的聖物,

上面照片中突起的那塊是象徵男性生殖器的陽具造型,

叫做林伽,林伽插設在下方一個方形的石雕底座上,

方形台座象徵女性生殖的子宮造形,叫做優尼,

優尼一端開口,正像子宮的產道。

林伽和優尼合而為一,即代表人間的生生不息。

或許因為這尊陰陽具是難得的完整,

導遊說因此每個人來這邊一定要摸一下,

所以…..陽具都被摸『破皮』了

寺院中央置有一座國王的衣冠塚,

其周圍之宮牆上有無數多之小孔。

據說當年鑲滿各式各樣的寶石,

每當月光從屋頂上鏤空處照射進來時,

塔內金碧輝煌、極其耀眼.

牆上的雕刻一樣不馬虎,

雖然經過歲月侵蝕,

但仍可見當年的風華。

寶劍塔的佔地很大,為十字型格局,

四面都有長廊延伸進入主塔,

每側入口都有十九道門,

長廊的設計結構是由外側往內側越來越小,

越往中心點,門的寬度就越寬,但高度卻越低,

這樣的設計主要是加雅華爾曼七世

為了表示讓來這邊的人對父親表示尊敬之意,

因此進入的人也就必須逐漸的放下身段低頭,

自然便產生崇敬之心,

從很多微小的細節都可以看得出來,當時設計者的用心。

四面的方向都可以進到神殿中央,

只有一個方向的門是都一樣大的,

因為那是給國王走的,

國王就是神的象徵,

所以不用頭低低進入神殿啦!


父廟同樣也可見大樹壓古蹟的畫面,

門框內也不忘雕刻細緻的女神像

柬埔寨的孩子非常上相,

每個人都有一雙大眼睛。

他們眼神清澈,皮膚黝黑,是最理想的拍攝對象

你不用特意去尋找他們,因為他們無處不在。

特別是在吳哥窟裏,

每一座寺廟門前都會有他們的身影,

手拿明信片等各種旅遊紀念品眼巴巴地跟著你,

希望你能買下些什麼。

當我把年輕的孩子和古老的古蹟同時放入取景框時

你會發現歷史的凝重與蓬勃的朝氣竟能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後記)「乳海翻騰」出自印度教經典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須彌山(梵文:मेर,Meru)聳立在大地的中央,它的山峰直插雲霄,凡人無法攀登,須彌山上充滿著各種奇花異草、溪流瀑布、璀璨寶石,天神們和阿修羅們都無憂無慮地生活在這裡。

那時,天神們雖然壽命比凡人長得多,但也有生老病死,有一天,眾神與阿修羅為了生老病死的問題,發生了爭執,梵天為了調解一觸即發的戰爭,便告訴眾神和阿修羅,同心協力翻攪大海,就可以得到永生的甘露──蘇摩(梵文:सोमः,Soma)。

於是,大蛇舍沙奉毘濕奴大神的命令,拔起一萬兩千多里高的曼陀羅山,放在馱著世界的海龜王背上,作為軸棒。並以蛇王當作繩子纏繞在山腰。

天神與魔王為了爭奪聖河之下即將湧出的聖水,各自帶了大批人馬趕到現場,阿修羅抓住蛇王的頭,天神抓住蛇王的尾巴,然後不停地拔河攪動大海,旁邊還有猴神哈奴曼在協助。祂們一攪就是數百年,天神和阿修羅不停地攪啊攪、攪啊攪,在炙烈的火燄和傾盆的大雨中不停攪動,山上的飛禽走獸全告死亡、草木的汁液也流入大海,海水始化成乳,後又化為油脂,從大海中出現了太陽與月亮,從此出現光明與黑暗,但是甘露仍未出現……

翻騰了千年後, 乳海都快給攪乾了, 因為磨擦產生的高熱,使水沸騰,魚、蝦、鱷魚紛紛燙熟而死亡。乳海翻騰令巨蛇不堪折磨而吐出致命的毒液,梵天於是連哄帶騙要濕婆喝下毒液,濕婆不忍眾生深受其害, 含著淚吞下毒液以保護眾神的剎那間,蘇摩甘露終於湧現了,阿修羅們蜂擁而上,爭先恐後地發出了可怕的喧囂,他們你爭我奪,都想一口吞下這瓊漿玉液,毘濕奴見這混亂場面,靈機一動,化神為美麗的女子婆娑跳起艷舞。

無數的分身出現在攪動的乳海上,她們化身為美麗的天女飛天小仙女阿普莎拉(梵文:अप्सरा:,Apsara),好色的阿修羅見到了天女,各各為之目炫神迷魂不守舍,而眾神也就趁阿修羅不注意時,偷偷奪得蘇摩甘露,一飲而盡,成為不死之身。

其中一個阿修羅, 眼看蘇摩甘露快要被眾神喝完了,就化身為天神, 排隊也喝了一口甘露。甘露還沒吞到這個化身為神仙的阿修羅的肚子中, 還只在喉嚨中時, 天上的日神及月神看出來這個天神是冒牌貨, 敢緊向毗濕奴打小報告,毗濕奴一驚之下放出手中的飛輪立刻砍下他的頭。這個阿修羅的身體馬上死去了, 但頭部已經喝到了長生不死的甘露, 所以頭部並沒有死去。該頭知道是日神、月神打的小報告,害他功虧一簣,於是恨之入骨, 日以繼夜地追逐日神及月神, 偶爾把祂們吞進喉嚨中, 但是因為阿修羅的喉嚨已經被砍斷了,所以吞進去的日月神還是會跑出來。這就是日蝕和月蝕的原因,從此以後,眾神與阿修羅便爭戰不歇,直到永遠……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