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客家圓樓感受客家之美

客家圓樓採用福建客家土樓的圓形建築為外觀

利用最具客家文化代表的建築形式

傳達客家文化印象

呈現出精緻客家藝文與歷史

 

[到處走走]2022.06.03. 後龍 客家圓樓

客家圓樓的建築外觀是仿照大陸原鄉土樓形制建造

佔地1,385平方公尺、總樓板面積3,476平方公尺

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結構

客家圓樓可以在入口處看到橫排字以「客家圓樓」為名的詩詞創作

「客屬族裔進秀實,家崇勤樸尚耕讀;圓禳礽禔禛無疆,樓啟苗邑萬世昌」

客家圓樓的一樓處為圓型展演劇場

可以看見「客家戲臺」的字樣


屋頂是透明的玻璃設計 採光很棒

從二樓處往下看的視野

二樓處有三個展覽的空間會不定期做更換

但是都脫離不了與”客家”有關的主題

客家農事趣

客家人的農閒下的狂歡 收冬戲

臺灣客庄的收冬戲也稱為平安源自於「春祈秋報」的傳統觀念

客庄農民每年春天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到了秋天收成之後為了報答神明的庇佑

除了準備豐富的牲禮祭祀之外

為了表示隆重之意更請了野臺戲班到眾神之前獻演以表謝意

這樣的傳統在早期也是許多人共同的記憶


天穿日

客家人稱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是客家人特有的習俗

為了感謝女媧娘娘煉石補天的救命之恩、保家之德

因此每年的天「穿」之日準備祭品頂禮膜拜具有敬天法祖的涵義在其中

傳統上「天穿日」是休假日

客家人認為不管家境貧富與否必須在「天穿日」休假一日否則必定貧困勞碌至死

故從前客家人年假一定放到「天穿日」

所謂「有尞無尞,尞到天穿」

「天穿日」這一天結束了才算是客家新年的結束


展示了客家農村各種農具

客家飲食趣


客家米食打流程

粄文化在客家飲食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除了作為主食也多被製作成正餐間的點心攜帶方便

只要少量的食物就能填飽肚子

對勤儉的客家先民來說

生活的目的不在於享受奢華而在於實質意義

這一特點恰恰反應在客家粄上頭


客家粄 菜包

客家菜包要吃到好吃道地的客家菜包可不是這麼容易

客家菜包由糯米磨粉製作看不到顆粒卻十分耐飽

裡頭仍摻進了好吃的客家牌內餡,蘿蔔絲、香菇、豬肉、紅蔥頭要爆到酥香

皮薄餡多的菜包盛著月桃葉蒸食 香味四溢

客家粄─發粄
發粄是「發財」的象徵
也是在春節、清明節掃墓必備食品

在米漿內加入不同香味料 可製作各種不同口味發粄

客家粄─紅粄 
北部客家稱的「紅粄」南部客家說成「龜粄」也就是福佬人口中的「紅龜粿」

客家人的紅粄有兩種,一種是龜狀、一種是桃形,兩種都代表了吉祥、長壽的意思

客家人除了在結婚、祝壽、年節喜慶會打紅粄分送親友外

每年正月十五一年內生有小壯丁的家庭也會特別做紅粄謝恩祈福這又叫做「打新丁粄」、「打大粄」

南部多見是客家庄裡重要的活動

鄉土情屬於靜態式展覽


紀錄了客家婦女撐起家庭生活小


勤勞而堅韌的動人容顏

二樓的長廊圓型的弧度 光影的表現讓人覺得很有味道

客家民居趣


廳堂

灶下

客家人的長輩也可能對這樣的場景感到熟悉吧

老年人的時代記憶都在這了


穿越時空是不是有勾起大家塵封已久的懷念的記憶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