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 魯迅故居
紹興…一個民風相當淳樸的城市
一個生活節奏過於緩慢的小鎮…
在這裡歷史名人倍出
加上獨具特色的江南水鄉風貌
使得紹興在隨時間變遷的過程中
仍留存著歷史的印記~!
紹興“三烏“:烏乾菜、烏篷船、烏氊帽.
紹興獨具特色的地理佈局
三分山 六分水 一分地
兒時的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紹興即使被時間的塵埃蒙住了昔日的傳奇色彩
它的美麗依然在世人眼中若隱若現…
[到處走走] 2019.12.14 於紹興 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入口處門牆,很多遊客爭相在此留影。
紹興是魯迅先生早年成長、生活的故土,
在這裡遺留了很多他當年生活的氣息。
魯迅原名周樹人,
所以這裡的新舊台門是被稱作周家老台門–魯迅的祖居
在導遊介紹下我們先參觀了魯迅的故居。
三味書屋前的小河擠滿了烏篷船。
一進門便看到廳堂——思仁堂。
“思仁堂”為魯迅的塾師壽鏡吾祖宗忌日,
紅白喜事,貴賓到來的聚會之地。
廳堂柱子掛一淺綠色木板刻制的對聯,聯雲:
“品節泰山喬嶽,襟懷流水行雲”。
第一進至第四進的左右,均建有對稱的側廂,
現在裡面的陳列是以周家老台門的建築格局為基礎,
周家鼎盛時期的面貌為背景,
融合其他大戶人家有代表性的生活場面作實景佈置,
向遊客充分展示了清代紹興大戶人家的生活場景。
三味書屋約有35平方米,
正中上方懸掛著“三味書屋”匾額,
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
三味書屋是清朝末年紹興城內頗負盛名的一處私塾,
魯迅12~17歲在此讀書。
“三味”的意思為: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
魯迅先生的座位,居於陋室一角。
見此身旁的遊客嬉笑著說,
大概是魯迅太調皮,因此不被待見,扔到角落裡處罰吧!
其實魯迅的座位最初在書屋的南牆下,
由於別的學生經常出入後園,影響學習,他就要求老師把座位移到東北角。
一次魯迅因故遲到,
受到壽鏡吾的嚴厲批評,
於是就在書桌右上角,
刻下了個“早”字,用以自勉。
中國近代史中最著名的那個“早”字,
依然留在桌子上,
由一塊厚厚的玻璃覆蓋保護著。
那是多美好青澀的青春時光!
如今也終於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第二進為廳堂,俗稱“大堂前”,
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動場所,
以作喜慶、祝福和宴會賓客之用。
廳堂正上方高懸一塊大匾“德壽堂。
越過這個堂到後面就看到周家的族譜。
講述的周家當年是在明朝的時候南遷到紹興的。
魯迅故居
紹興的魯迅故里,
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
品味魯迅筆下風物,
感受魯迅先生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
故居中有個水榭庭院,
搭著一個小小的戲臺子,
每天固定時間有越劇表演,
多是5分鐘長度的折子戲。
魯迅故居後園是百草園,童年時代的魯迅常在這裡玩耍。
百草園面積不算很大,但卻是最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壽家台門到他筆下的風情園,
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敘述著當年小魯迅的童年和少年故事。
據說這裡原來都是水路,
人們行走的工具就是烏篷船,
在水中蕩漾自然也別有一番情趣吧,
應是威尼斯的味道。
為了發展經濟,把這些水路變成了現在寬闊的馬路。
烏篷船也只有在景點附近還有保留。
紹興臭豆腐是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浙江紹興漢族民間休閒小吃,屬於浙菜系。
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其最風光的時代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
康熙皇帝一日在吃了臭豆腐後豪情大發,
揮筆題下“青方”二 字,
使得臭豆腐立即名揚天下,
據歷史考證慈禧太后也有吃臭豆腐的嗜好,還將其列為禦膳小菜。
紹興酒,又稱紹興黃酒、紹興老酒,
隨著時間的久遠而更為濃烈,
所以紹興酒稱老酒,越陳越香。
由於周氏的衰落,
很多房子易主後被拆除,
但是魯迅先生的故居依然保存著。
秋天的桂花樹上飄著淡淡清香,
坐在水泥的小凳子上感受先生小時候的那份期待——
每逢夏夜便躺在這樹下,聽繼祖母一邊輕搖芭蕉扇,一邊給他講民間故事。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