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修行地——桑耶寺
走山南地區,
桑耶寺就不得不去,
桑耶寺又名存想寺、無邊寺,
位於西藏山南地區的紮囊縣桑耶鎮境內,
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
它始建於西元8世紀吐蕃王朝時期,
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
寺內建築按佛教的宇宙觀進行佈局,
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漢族、印度三種風格,
因此桑耶寺也被稱作三樣寺。
[到處走走] 2018.04.13 于西藏山南 桑耶寺
對於桑耶寺,
自己其實還比較陌生,
恐怕是由於自己對藏傳佛教的不理解所致。
後來在跟藏族司機(師傅)的交談中瞭解到,
其實桑耶寺在藏民心中也是有著非常高的地位。
是藏區唯一一座同時具有漢、藏、印建築風格的寺廟。
桑耶寺明顯香火旺盛了許多,這裡求的靈符非常靈驗。
藏族司機(師傅)來此都會把求取的靈符掛在車上保平安
桑耶寺有許多名字,
古稱“烏登勃來”,
藏文寺名為“吉祥永固天成桑耶大伽藍”,
或者“鄔策欽莫寺”,
還有“無邊寺”“存想寺”“三樣寺”等名稱,
但一般總稱為“桑耶寺”。
寺廟建築的圍牆上則是一座又一座的白色小佛塔
寺廟建築群的週邊是一道圓形的圍牆所環繞,
象徵著世界週邊的鐵圉山。
藏民們從四面八方千風塵僕僕前來,
就為了在佛前添油上香。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桑耶寺,
就這麼安靜的在這裡,
接受著虔誠的藏民們的轉經祈福 敬仰和膜拜。
桑耶寺底層為藏式(西藏本地)結構,
中層為漢式(中國內地)結構,
頂層為印式(印度)風格,
所以又有人稱桑耶寺為“三樣寺”。
西藏之行於桑耶寺第一張團體照
見證西藏我們來了
桑耶寺 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
據說為了滿足一下國王急於見到寺廟建好後景象的迫切之心,
蓮花生大師再展神功,
在自己的手心變幻出了寺院的幻影,
國王赤松德贊驚呼一聲:
“桑耶!”(“出乎意料”的意思),
於是該寺也就因國王一聲驚語而有了自己的正式大號—桑耶寺。
桑耶寺塔在大殿門口左側,
有一塊古老的興佛盟誓石碑,
上面記錄了赤松德贊於西元779年發佈的正式以佛教為吐蕃國教的教令。
整個寺廟給人的感覺就是清幽和秀麗,
很難想像一個戈壁灘中的寺廟能讓人有種江南水鄉的感覺。
大殿四周還均勻分佈著4大殿和8小殿,
表示四大部洲和八小洲。
在烏策大殿的四周還建有四個佛塔,
分別為綠、白、黑、紅四種顏色,
而黑塔又甚為獨特,難得一見。
綠塔建在大殿的東北角,平面呈四方多角形。
黑塔建在大殿的西北角,塔形亦很特殊,
塔身如三疊覆缽,刹盤上托寶劍。
第二級相輪七環,上為瓶蓋和寶珠。
塔身為條磚砌成,全為黑色。
白塔建在大殿東南角,皆用石塊,石板砌成,因塔體全為白色故名。
紅塔建在大殿的西南角,
造型極為特殊,塔身用磚石砌成,
形方而實圓,狀如覆鐘,腰部以上呈環狀紋,
上部為覆缽形塔腹,寶刹之上置兩段相輪,
上為七環,下為九環,塔身為土紅色並泛之光澤。
四塔不僅形制奇特,而且風格古雅,是西藏稀有的文物古跡。
沒有誦經的聲音,
沒有煙霧繚繞的香火,
安靜的院子裡,
只有經筒滾動的聲音和轉經人們的腳步聲。
咕嚕咕嚕的經筒在她們的身後慢慢靜止,
停滯,就像是停止不動的時光。
四大天王
中間的佛像到底是什麼呢?
我想了半天,覺得應該是法身佛。
右邊應該是釋迦牟尼,左邊是蓮花生大士。
寺內珍藏和保存著自吐蕃王朝以來
西藏各個時期的歷史、宗教、建築、壁畫、雕塑等多方面的遺產,
它是藏族古老而獨特的早期文化寶庫之一
高大厚重的寺廟建築,
把明亮的陽光擋在了,
每次走進走出大殿或走廊,
都需要眯起眼睛適應好一會兒,
才能接受強烈的光線反差。
出大殿,兩邊各有一尊神獸,
一臉呆萌的看著來往眾人們。
神獸不知道是那個年代留下的古物,
估計是擔心被遊客撫摸攀爬,
所以神獸被關在了木柵籠子裡,
每天就這樣眼巴巴的往外看著。
巍峨的老牆,
頭頂的一角藍天,
吸引了我流連的目光。
桑耶寺人真的很少,
讓人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以及清空的思緒在時空的洪流裡尋找自己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