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是名山之一,早有耳聞,

原以為廬山的美在於它的奇峻險,其實不然,

在我看來,卻有不同。

初以為廬山是一座陡峭山峰,

卻不知廬山竟是連綿不絕的群山,

更不知廬山上竟然有高山小鎮。

 

 

[到處走走]2015.04.13 江西省 廬山

 

小時後對廬山的印象,
就是這首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一千年前蘇東坡偶然行遊至盧山西林壁,有感於山勢之奇美

而寫下〈題西林壁〉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此詩傳誦久遠,後人多引用後兩句,

亦有摘錄其中「不識廬山真面目」與「只緣身在此山中」兩句分別使用的。

 

人生短暫,旅行,就是抓住生活的每一朵浪花,

然後在回憶裡串成最美的記憶,照耀日後荒蕪的歲月。

就讓我回憶那些走過的足跡……

 

 

第一眼見到如琴湖,我徹底被迷住了

高山上,有如此仙境般的湖,實在讓人有點驚歎

 

 

 

如琴湖,因湖面形如樂器小提琴,所以故名:“如琴湖”

 

 

湖邊修砌了木棧道和親水台,我們可以自由繞湖行走,

我以為如琴湖不應是形似琴而得名,

而是你走在其中,仿若真能聆聽到婉轉的琴聲。

你閉上眼睛,安靜一會兒,似乎能聽到琴聲輕撫你的臉,

琴聲娓娓而來造就了這幅絕美的水墨畫,而大自然是最好的匠師。

 

花徑公園位於如琴湖畔

花徑 相傳白居易曾循徑賞花

沿著湖邊就這麼一直走著,

你能看到很多大人帶著小孩來這裡享受天倫之樂的。

廬山是一個適合全家一起散心的地方。

白居易草堂

那一首流傳千古的《大林寺桃花》石刻

白居易被貶任江洲(九江)司馬時,於西元816年登廬山遊覽。

時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處卻桃花盛開,

白居易有感吟詩一首: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座傘狀紅頂的圓亭就是花徑亭,

在花徑亭中間有一塊刻著“花徑”二字的石板,相傳是白居易手書

花徑旁就是錦繡谷的入口了

錦繡是廬山風景區中著名的景點。

自天橋循左側石級路前行至仙人洞,為一段長約1.5公里的秀麗山谷,

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採擷花卉、草藥處

這兒四季花開,猶如錦繡,故名錦繡

 


 

這就是著名的“天橋”景觀

一塊峭立橫空而出的巨石,有如懸在半空中的一座橋,這就是“天橋”

 

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戰敗時逃到此處,

見前世懸崖,後是追兵,對天大喊:“天絕我也!”話音未落,

天降一金龍化作石橋,於是,朱元璋便一人一馬順利過橋。

等陳友諒也正準備過橋時,天落一道閃電,將石橋劈開,

所以我們今天看見的只有橋頭。

這是廬山好運石,導遊說是天然形成的石頭。

“一圈官運,兩圈財運,三圈桃花運。

這一路的風光甚好,這崖下便是陶淵明的故鄉九江縣。

陶淵明棄官歸隱後寫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指的便是廬山

也許他也就是在家中耕鋤時悠然見到廬山錦繡谷的繁花似錦吧。

此處是這景區的最高點,海拔1200多公尺

險峰上許多人都買了把鎖刻上自己的心願,

將自己最寶貴的祝福寄予廬山山峰上。

離開險峰

沿石級而行,先要下段坡。

禮賢門

 

談判台舊址,這裡是馬歇爾先生與蔣介石先生晤談之處。

順這景區步道前行,就可到達“仙人洞”景區了

 

不過這個仙人洞還真不大。

裡面端坐的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

他就是在這裡得道成仙的。

洞裡還有記載的一滴泉,終年不絕,

我們進去看來還真只有一滴的

在這小水潭裡我們還投了硬幣,

願呂大仙人保佑啦!

 

仙人洞口往上幾步路就到了禦碑亭

是朱元璋為了感謝他的軍師周癲而建,

裡面的那個石頭就記載了周癲是如何神一般的幫助朱元璋打天下,

為了表明他的天賦神權,朱元璋可真是煞費苦心啊,

不做皇帝當個小說家也許也能成。

 

 

含鄱口

 

廬山主峰五老峰(它的山勢很想毛主席的臥像,又名領袖峰)

 

含鄱嶺上有一座樓臺,它就是廬山觀日出的勝地“望鄱亭”

 

 

就是這樣的廬山,它穿越古今,兼收中外,含蓄地包容了寺廟與道觀,

博大地吸收了徽派建築與西方別墅,留下了無數文人騷客的筆墨和詩篇,

成就了五嶽之外的另一番景象。

 

 

 

廬山給人的氣質永遠都是讓人捉摸不透的含蓄與神秘,

像一位風度翩翩的美少年,又滿腹詩書,帶著一襲華麗與英俊,

氣度不凡地立於眾人面前,

他究竟從何而來,

又意欲奔何方而去?

總是捉摸不透。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