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溜 馬祖列島 東引篇(忠誠門、海現龍闕、感恩亭)

拿起相機記錄旅行故事時
才發現心內有一些感動
需要訴說是生命中有一些思考
想要和大家分享
就如同想到一首歌
唱出來內心才會平靜些
其實攝影和旅行不也是這樣嗎
走過的千山萬水
看過的世間百態
過程中那一幕不是因為發現而拿起相機
一程不是因為感動而停下腳步
蒼茫大地 有多少傳奇在等待我們去探秘
有多少故事在等待我們去續寫 回首走過的路
才發現世界很大  自己很小

[到處走走]2021.5.1 于馬祖東引

在中柱港完成前

忠誠門一直是東引島的門戶

為昔日東引軍民進出及魚獲上下必經之處

如今已失去原有功能

東引永不退伍的戰士

城牆頂上持槍阿兵哥雕像

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英勇姿態

反映東引過去處於戰地的歷史氛圍

忠誠門為一仿古半圓形城牆式的建築物

位於東引島南澳濱海的入口處

城樓兩側豎著「崇法務實、勤勞儉樸」八個紅底白字的大字

穿過城門 拾階而上

旁邊就是天后宮

裡面供奉媽祖

路過不妨雙手合十拜一下

有拜有保庇 祈求旅途平安也好

東引天后宮坐落於忠誠門之後

左殿有一尊陌生的神祇

東引鄉民稱為「犁麥大王」

自天后宮旁一座上百階的階梯拾階而上

往上走就是老街

當地稱為「中路」

順著樓梯上去 是東引最熱鬧的樂華村跟中柳村

馬祖通常一澳一村

但沿中路而上

左邊是中柳村

右邊是樂華村

門牌涇渭分明有趣極了

意外插曲

相片中穿黑色短褲的為志願役士兵

剛由台中輪調至東引不到一個月

階梯跑步超快 與之閒聊片刻 合影

鹹味島合作社

前方面海的露台

為過去的漁獲曝曬區

現以陶魚片裝飾地面成為公共空間

對於鹹味島合作社的第一印象

是鑲在入口地上那大群魚兒洄游的陶片

從這裡開始訴說起馬祖青年回流的故事


鹹味島合作社

喝咖啡看海的好地點

也是遊客打卡的熱門景點


回頭所見到的是中柱港

忠誠門上的阿兵哥正克盡職守的站在城門上

眺望遠處守護家園數十年來如一日

忠誠門前方是觀看景點和尚看經的好地方

和尚看經是一巨石矗立

宛如一位定力高深的修行者

海現龍闕位於加油站旁的小徑下方

風虎角的東側海濱

小徑入口旁的地上有一石塊  

石塊上刻有「峰虎堡

峰虎堡似乎是一旁碉堡的名稱

看似荒廢 卻也多了幾份遺世獨立

海現龍闕位在北澳口南方

海現龍闕是一條寬度逾丈的缺縫

及一道造型奇特的海蝕門地形

每當巨浪捲起

或遇上35月的東引霧季時

海蝕洞拱門的形狀在浪濤霧裡若隱若現

彷彿黑色的巨龍在汪洋中戲水舞動因而得名

岩盤經年累月遭受海浪沖擊

沖刷成為奇特的「海蝕門」

宛若蛟龍的大自然鬼斧神工

來到此處除了欣賞特殊海蝕地質景觀

不妨發揮一下想像力

彷彿可以看到一條海龍翻騰戲水

出現在眼前

東引鄉的東引島與西引島原本是兩座島嶼

東引、西引之間早年並不相通

軍民往來須仰賴船隻運送

1989年橋旁的東西引連堤工程完工通車

終於東西引兩座島經由中柱島連結在一起

中柱島本是東、西引之間的一座小島礁

漲潮時為一座孤立的海中礁島

中柱島感恩亭

親切自然  奉獻犧牲

這八個字是經國先生所題


東引、西引連接貫通完成而立了這「中流砥柱」勒石

中柱港 就在眼前不遠處

登上感恩亭可綜覽東、西引全景 海面視野遼闊


經國先生銅像就在上方的感恩亭裏

感恩亭裏有一尊很大的經國先生坐姿銅像

巍然面南端坐

亭內屋頂是青天、白日、滿地紅


早期中柱島上建有關帝廟

島形如一隻伸出之大食指

後來東西引興建連堤兩島交通稱便

陸軍第十軍團司令部工兵營遂遷建關帝廟東堤據點旁

原址興建「感恩亭」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