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失落而美麗的廢棄磚窯廠

磚窯廠因保留了大部分的原始風貌

深具懷舊風情

帶大家感受一下那段來不及參與的製磚窯歷史

因建築的型態改變加上製磚原料開採受限

因此曾盛極一時的仁安窯場

便停止燒製 產業也沒落了……

 

[到處走走]2021.11.3. 關西 仁安磚窯廠

抵達失落的磚窯場 開始探索磚窯場

映入眼簾的第一座窯

窯的上面有一根很高的煙囪

這條澄黃色的車道

在綠色大草原畫出完美的弧度

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 又不顯突兀

磚窯上頭老煙囪矗立

但下方的廢棄磚窯廠埋沒在荒煙漫草中

台灣早期建築大多由紅磚所蓋 製磚業因此蓬勃發展

所謂的「磚窯」即是指由多個燒磚的窯洞和一個巨大出煙煙囪組成

廢棄後的窯洞口前長滿了雜樹雜草

在小樹叢種在一坨黃泥土上 ~ 這就是磚窯

第一座窯明顯的比第二座窯還更大

開口也非常的大

這種磚窯也稱為輪窯

輪窯的窯室是環形的四周等距開有多個門

可以認為是由多個互相連通的窯室構成的

多個窯室共用一個煙囪

輪窯點火後火頭從一個窯室燒到另一個窯室

在環形的窯室間流動

在火頭過後 磚就燒好了

送風降溫後即可取出燒好的磚(出窯)

再碼入待燒的磚丕

等待下一個火頭燒過來

如此循環燒制

隧道磚窯“,保存得相當完整

裡面非常的乾淨 沒有放任何的雜物

這座窯繞成一個J

走到這座窯的盡頭 就往外走出去

走在這裡非常的舒服

可以感覺到這個大草原的遼闊

看到的第二窯 一樣有一根煙囪

第二座窯踩草地過去 沒有明顯的道路

外觀是紅磚所砌成的

窯的開口幾乎已經看不見了

這是第二座窯的開口

被雜草掩蓋為了拍照 只好冒險進入

裏面比較黑暗

幾乎伸手不見五指 

只靠手機燈光照明

拍了幾張迅速離開

擔心有蛇類出現

第二座窯 隧道磚窯

隧道磚窯保存得相當完整

比第一座窯 更為壯觀

磚窯工作台不知是作何用途

第二座窯遠眺 後面群山層次分明

兩排的小樹矗立在這草坪看起來很美

再走一段路到一棟廢棄的小屋

應該是磚窯以前的員工宿舍

看一下裡面原來有兩個隔間

牆這麼低是做什麼用的?

也不得而知

曾幾何時磚窯廠是農村工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高聳立的煙囪冒著滾滾白煙

大片紅磚黑瓦整齊排列

川流不息的窯工穿梭其間

沾滿塵埃的臉龐被紅磚的反射光照得通紅

隨著時代進步這些傳統式的磚窯廠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走過歷史風華

細數臺灣磚窯的曾經

老厝的紅磚是老一輩人深刻經歷的過去

是年輕一代人書本中的歷史

無論親身見證與否

紅磚都是臺灣歷史文化中重要的一環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